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 A+
所属分类:攻略日志

首先我们看看课本上对于高原反义的定义:

因为平原人到达一定海拔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的代偿,代偿不全时就会发生急性高原病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一、大气压对于高原病的影响(简单点说就是哪种天气和时间最容易高反)

1.1 大气压是各种分压的总和,大气压越低意味着氧分压越低

1.2 大气压和季节和每天的关系:

1月份-3月份是大气压最低的季节,5月份之后高原气压开始上升。最高为7-8月份。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最高月份则往前移(见表1)一天当中大气压最高的时候为8-10点,次高为21-23点,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4点。冬季高原病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夏季

附表1

海拔高度m

气压最低月份

气压最高月份

1800-2500 7月 10-11月
2500-3500 2月 9-10月
3500-4000 2月 9-10月
4000以上 2-3月 8-9月

1.2天气变化对于大气压的影响

在北半球,天气变坏时,气压会随之而下降,12小时之内可能会下降600帕以上。天气变好的时候,气压会随之上升。可以根据登山手表的气压计关注气压,在天气变坏时随时注意情况。

1.3高海拔氧含量的变化、大气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附表2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二、高原环境对于身体的影响

2.1高原环境对于中枢神经的影响

脑组织的耗氧量占机体的23%,因此中枢神经对于缺氧非常敏感。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细动作肌肉群收缩失调。下降至74%时,会出现痛觉迟钝、易怒、肌无力、判断力障碍。严重缺氧时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绀、脉搏减慢。

2.2高原环境对于呼吸系统的影响

初入高原者因换气过度引起呼吸反馈机制不稳定,使得整个呼吸系统不稳定,在睡眠和安静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周期性呼吸,严重时睡眠中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即为陈-施(潮式呼吸)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的特点是呼吸逐渐增强增快又逐渐减弱减慢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每个周期约45s到3min。

2.3高原环境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

海拔进入3000m高度时,唾液分泌减少。海拔4000m以上时,胃液总酸度降低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机制延长,可能引起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

2.4高原环境紫外线对于皮肤、眼部的影响(划个重点)

在海拔4000m地区,波长400nm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比平原增加4.7倍,波长300nm的紫外线比平原地区增加2.5倍。在高原积雪地面,紫外线反射率一般为80%~90%,在晴天的洁白雪面上,紫外线反射率可高达95%,可导致严重的晒伤(日晒疮)

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疼、头晕、乏力、发热、心悸症状。强烈持久的日光紫外线,尤其是积雪地区很容易使得眼部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损伤,导致日光性眼炎,严重损伤时,可出现视网膜灼伤,导致视觉障碍。(俗称雪盲)

就下面介个样子滴,眼睛疼得睁不开。雪盲症往往不会立即发生,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就中招了,所以在雪地上不管天晴还是有云雾,只要觉得稍有刺眼一定要带上墨镜噢噢噢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三、高原病的预防

3.1高原阶梯性习服(高原病预防最为重要的方式)居住在高原缺氧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对缺氧能产生一定的适应,缺氧初期的症状可明显减轻,这种情况叫做高原习服。个体的适应差异极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内能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5330m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易于发生缺氧反应。海拔愈高,大气中氧分压愈低,则机体缺氧程度也相应加重。登高速度与劳动强度也均能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

3.2 登山中的高走低睡习服方式。以慕仕塔格峰的登山为例,通常都要进行几个几个营地的往返适应,上升到更高的营地进行适应,晚上返回海拔相对较低的营地进行休息。这是国际登山通用的一种高原习服方式。

3.3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饮酒以及低温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较大。有很多高山疾病是因为过度的疲劳、精神紧张以及感染所引起的,高原高寒的气候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的肺水肿,预防寒冷与感冒也应该在预防高原病的范围内,根据文献资料上感(感冒)诱发高原脑水肿/肺水肿占到了发病率的16-40%。过劳、过度的剧烈运动会加重缺氧,这两者占到了诱因的17-31%(数据来源:吴天一院士《高原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版》的统计数据)通过装备安排和调整徒步行程安排进行预防寒冷与过度的疲劳。

3.4药物预防通常目前常用的高山反应预防药物为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乙酰唑胺是常见的碳酸酐酶(CA)抑制药,是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在香港的药物商品名叫做:海拔适。ps:乙酰唑胺作为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在国内已经停产,替代品为醋甲唑胺。副作用就是会出现低血钾症导致出现肢体麻木,同时服用氯化钾缓释片来减缓副作用。慎重提醒:组胺类过敏禁止服用以上药物,Rx(处方药)药物使用和购买请务必咨询医师。

3.5与易感人群筛选体重过大,缺乏锻炼、曾经有过既往高原病史(脑水肿、肺水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从来没有到达过高海拔地区为易感人群,注意甄别和筛选易感人群。

3.6其他注意事项饮食结构调整,初上高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多次大量的饮水,提高新陈代谢。避免洗澡以及跑跳等剧烈运动。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四、高原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4.1高原反应的基本机制和症状: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大约在250ml,剧烈运动时可以增加8-9倍,正常人体内氧气储备极其有限,必须依赖呼吸、血液循环等功能的协调来完成氧气的运输和交换,以保证机体的供氧。由于高原氧分压下降,人体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亦下降,造成机体供氧不足,造成一系列的缺氧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慌、气短、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疲乏、失眠、血压改变等。

4.2急性高反应临床症状评分与评价(附表3)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4.3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高原反应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的出现。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情况,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高原脑水肿、肺水肿。

1、对于高反头痛,建议使用(布洛芬)Ibuprofen,根据Gertsch的一项双盲测试结果,在预防高反头痛Ibuprofen和Acetazolamide的效果是相似的。

2、轻症状急性高原反应一般在5-10天左右可以自愈,症状明显的可以采取休息减少耗氧量减轻症状,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给予吸氧治疗。

上述症状持续加重的,应注意考虑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的可能性,应该做出迅速明确的诊断,及时的采取措施。有条件的地区直接送医院是最好的,不要自行服药等等,没有条件的地区(徒步、登山途中,趁走得动立即终止行程,下撤降低海拔,并向山外转移)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五、高原肺水肿

5.1发病机制

正常肺循环是低压、低阻,肺血管具有明显扩张功能。即使肺部血液增加了2-倍肺动脉压亦无明显的增高。缺氧使得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脉压升高。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肺毛细血管压力也随之而增高。当肺动脉毛细血管压力超过0.93kpa时,即会有液体外渗出,少量渗出不会有危害。当毛细血管压力超过4.0kpa时,淋巴回流不及造成肺组织积水,发生肺水肿。

5.2 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诊断与判定表

早期诊断:1、进入海拔3000m以上地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参见附表3),伴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明显紫绀。2、呼吸增快,腋下以及肺部出现湿罗音,肺部的湿罗音是判断肺水肿的非常重要的体征,在野外没有携带听诊器的情况下,可以在安静的情况下用耳朵贴近以上区域进行听诊。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断:1、初入高原之后发病,或因上呼吸感染发病,或因剧烈运动,或因进入更高海拔地区之后发病。2、静息时咳嗽、呼吸困难、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状痰。3,口唇、甲床紫绀(呈青紫色),血氧饱和度降低,尿少。(可购买便携式血氧仪,进行随时的血氧监测)

5.3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自我评估表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5.4高原肺水肿的分级

1级 轻度:症状轻微,仅剧烈活动受限,心率和呼吸略快,一般活动不受限。

2级 中级:普通活动可使症状再现,正常活动减少。患者可步行。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虚弱、咳嗽等症状甚于别人。可出现啰音。

3级 重度:休息时即存在症状,患者几乎不能行走和进行机能活动,喜欢卧床休息。感觉中枢可能迟钝。可出现精神错乱或定向障碍。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啰音闻及。

4级 极重度:患者反映迟钝或昏迷。不符合逻辑的回答问题或执行命令,不能坐或站立。呼吸道和闻喘鸣音或水泡声音,明显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

5.5高原肺水肿的防治原则

发病概率:高原肺水肿在我国高原海拔4000-5000m发病率是0.5-10%,在初入高原的1-7天之中发病率是最高的,即使按照最低概率计算,出现几率也较大。最容易发生的时间为初入高原的1-3天。根据统计西藏、青海、新疆地区,大于川西、云南、甘南地区。

1、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对于做到及时更换潮湿衣物/添加衣物,避免感冒和受寒。对于体重较大,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队员,露营时必须有人陪同,对于已经有高原反应队员,随时查看队员状况

2、给予大气流吸氧或急速低转,否则严重度4级患者会在数小时内死亡。重度患者死亡可突然发生,多由缺氧性心博骤停导致。给氧气初期高流量给氧,缺氧纠正(血氧饱和度恢复)后改为中低流量给氧,临床症状缓解后间断低流量给氧。

3、首要治疗方法为3-4级大流量吸氧和急速往低海拔转运同时进行,到公路之后及时送医。

4、高原肺水肿是进行性的疾病,一般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及时给予低转和送医是首要治疗原则。

5、高原肺水肿的口服治疗药品:利尿剂呋塞米,开始剂量20-40mg,观察效果之后每2小时追加剂量。肺动脉高压控制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0.2g/每日三次,如为缓释片则0.2~0.3g/次,极量每日0.5-1g。其他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安贝生坦、地西那非。(以上所有药物都属于处方药品,不建议自购自服,用法用量仅为参考,具体事宜请遵守医嘱)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六、高原脑水肿

6.1发病机制

高原脑水肿是机体快速暴露在高原低氧环境后,因低氧导致脑循环严重障碍进而产生以脑细胞为基本病理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海拔4000m以上,常见于初次到达高原者。属于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急速进入高原人群的发病率在0.2~0.5%

6.2高原脑水肿的诊断与判定

诊断:1、进入海拔4000m(少数人在进入3000m)高原后,一般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紫绀,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出现共济失调。2、患者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嗜睡、昏睡。3、显著低血氧症。4、严重而明显的神经系统表现:如剧烈的头痛、恶心、频繁呕吐(脑部积水可引起喷射性呕吐)以及意识障碍。

6.3高原脑水肿自我判断表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6.4高原脑水肿的分级

1级 轻度的症状体征 仍可保持正常活动,但影响了攀登和负荷能力。表现为头痛、无力、轻度动作不协调。Ataxia共济失调试验为轻度阳性(见后附录)共济失调是判断高原脑水肿非常重要的体征。

2级 症状明显 仍可行走,但无法做激烈活动,患者在别人的帮助下仍可行走和下撤。

3级 症状严重化 患者能力丧失,在无人协助下不可能行走和下撤。患者可能出现迷糊或无理性,但意识仍然清楚。

4级 极重度 患者意识消失,对其发出指令不能回答或产生反应。

6.5附共济失调试验(两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测试,一般使用第二种)

1、共济失调指鼻试验: 嘱被检者将前臂外旋、伸直,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上述运动,称指鼻试验。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2、共济失调步态测试:通常出现共济失调的患者,不能走直线,划出一条直线或让受试者按照直线行走, 步行摇晃不稳,不能走直线, 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态。 注:然鹅这儿找不到图

6.6高原脑水肿的防治

首要防止措施就是降低以下诱因:1、高原肺水肿之前通常会有严重急性高原反应。2、感染,特别是上呼吸和肺部感染,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缺氧而诱发高原脑水肿。上感诱发高原脑水肿占到了发病率的16-40%(敲黑板)。3、过劳、过度的剧烈运动会加重缺氧,这两者占到了诱因的17-31%。4、气候寒冷、情绪过度紧张、大量饮酒均可加重缺氧而诱发病症。5、各种心肺疾病以及影响造血系统的疾病。6、登高的速度 极速的登高,容易诱发此病。高原脑水肿起病急,病情进行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和下降海拔,很容易造成死亡。

1、对于1、2、3级患者低流量给氧,病情好转之后转为间断给氧同时下降海拔送医。没有给氧条件的应该在1、2级时迅速发现症状并尽可能的降低海拔并送医。

2、对于已经出现4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转运,给氧不能中断。

3、口服治疗药物:乙酰唑胺(治疗脑水肿0.25g,2-3次每日),地塞米松,每6小时使用4-8mg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高原脑水肿症状升高血氧饱和度。呋塞米,开始剂量20-40mg,观察效果之后每2小时追加剂量。(以上药物都属于处方药物,请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购买和使用)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写在最后:

一直想把这个写的简单易懂一点,然而发现全部写下来还是有这么多字,参考了N多关于高原病的著作,综合尽量省去了一些很难搞懂的一些东西。尽量写一些普通驴友在出行过程中可以作为及时诊断的依据和有条件进行治疗操作的,比如脑水肿和肺水肿的1、2级的阶段的诊断在事情没变得更加严重之前就尽量下降海拔进行撤离和送医。

因为本宝宝不是专业滴医生,所以写出来难免有误差,已经打算接受板砖了,呜呜呜呜呜。。。。

高原反应-->高原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参考资料:参考书籍《高原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急性高原病防治研究》、《职业性高原病药物治疗学》、《高原病学》以及一些单个的研究文献资料,不一一列出了

  • 稻城记忆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麻同拉域
  • 抖音扫一扫
  • weinxin
白玉老鼠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